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3.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和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电教法教学用具: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仪;自制的显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计算机软件。电子秤滚珠实验演示视频。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指出课题: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怎样的?气体所遵循的宏观规律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有何关系?本节我们就研究气体分子微观模型,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的实验定律。(二)进行新课1.投掷硬币实验教师:通过对分子动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物体是由数量极多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单独来看,运动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分子的运动遵守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叫做统计规律。教材31页的“投掷硬币实验”就说明了这种规律。(可以在课前预先安排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实验表明:个别事物的出现具有偶然的因素,但大量事物出现的机会,却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31页图8.4-1,体会这种统计规律。)教师:请大家列举生活中你所观察到的符合统计规律的现象。学生:讨论,列举实例。如考试时,得高分的人数和低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相对较少,接近平均分的人数相对较多。全班同学的身高分布,也有类似的规律。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先设问: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看课本32页“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师生总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其他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成正比,即T=a式中a是比例常数。此式说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教师:知道了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就可以来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了。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教师:从微观的角度看,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类比:雨滴打在伞面上使伞面受到冲击力,雨滴动能越大,雨滴越密集,产生的压力就越大。【视频演示】雨滴撞击伞面【实验演示】滚珠撞击电子秤实验或观看滚珠撞击电子秤的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心爱心专心得出结论: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是分子的密集程度。前者决定温度,后者决定体积。所以: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定律求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教师引导、示范,以解释玻意耳定律为例教会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定律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简易符号表述形式。范例: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其分子总数(N)是一个定值,当温度(T)保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