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学习内容第三模块(章)国情教育第一课(节):认识国情(第七课时)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复习重点: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难点:领会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和建设文明建设等内容的表现、作用、意义。时间分配导课3分、自学7分交流15分展示10分小结分、巩固5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发放学案、学生预习资料导入新课中考原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闻二2012年5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3)在全省弘扬“陕西精神”有什么意义?(4)作为陕西的中学生,应如何彰显“陕西精神”?2、中学生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些什么?3、“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一个民族只有大兴勤俭之风,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①要传承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②要让节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③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④坚持节俭就能杜绝奢靡之风的蔓延复习导入:时事热点:1、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2、感动中国、感动陕西人物事迹。3、西安和宝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第一题解析:第(3)问,可以适当将题干问题套改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理出该问题下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指出的“陕西精神”进行限定性作答即可。第(4)问,本设问紧承第(3)问,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青春印迹:青春是我们成长的记录,是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串串脚印。(3)、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4)、座右铭是价值观的体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请写出激励你的座右铭。(不得照抄试题原文)5、青春梦想【青春之家庭】(1)、请你分析,“如此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与国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怎样理解家风与国风的这种关系?2、考点解读: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考点相关知识:放性较强,只要回答切合“陕西精神”的内容即可。答案:(3)只要学生围绕“陕西精神”的重要性作答,观点正确,答出两点即可。例答:增强我省的向心力、凝聚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提高我省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陕西腾飞的不竭力量之源等。(4)只要学生围绕“陕西精神”的内涵作答,观点正确即可。例答:爱省爱家乡;传承中华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第二题解析: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做法可行,答出两点即可,例答: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等。第三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美德、合理消费。本题用名言作为题干,指出了节俭美德的重要性。④的说法是对坚持节俭的本考点近三年分布情况如下:2014年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以国风、家风为切入点);2013年以简答题考查弘扬、保护、发展中华文化(以中国梦为引题通过文化力量的支撑不断实现中国梦为切入点)2012年以简答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相关内容(以陕西省第十二届代表大会提出的陕西精神相关背景材料为切入点)通过近三年的考情分析可知: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考点为中考的高频考点。2015年中考再次考查几率极大,将会结合社会重大热点、陕西地方材料进行设题,考查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精神文明建设,题型多样,涉及组合式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本年度复习时应结合时事热点进行。4、经典练习题:1、2014年9月6日,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东学西学·四百年”的主题,就东西文化交流展开对话。①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