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2.知道宋代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预习导学: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______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2.______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和,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3.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农业人口编定为,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4.______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5.宋代的社会生活气象万千,假如你生活在北宋的都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除夕夜“守岁”B.用纸币购物C.在瓦子里购物娱乐D.人们普遍穿棉布衣服三、合作探究交流探究一:描述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探究二: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例,说明宋代城市的繁荣表现在那些方面?四、知识巩固延伸:1.宋朝时期都市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倡导B.广大农民的需求C.城镇规模扩大和市民人口增加D.达官显贵的需求2.以下不是宋朝城市风貌的的是A.宋朝临安等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B.宋朝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C.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D.宋朝的城市市民是指官僚等有地位的人3.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A.宋朝有早市和夜市B.在瓦舍中你可以听到武松打虎的故事C.跟商队去朝鲜做生意D.宋朝随处可观看蹴鞠比赛4.阅读下列材料:“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里”——吴自牧《梦梁录》(1)右图说明了什么?(2)当时,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什么?5.古诗中的历史节日连线,把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腊八节答案1.皇室官僚地主士人2.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3.坊郭户4.瓦舍5.D探究一: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地主。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间力量。“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工”指各种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的行,每行推选出首,一般有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安全一些。“商”指商人,有做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探究二: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南宋都城临安等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蓬勃发展起来。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也从侧面反映了都市文化的繁荣。四、整合训练7.C8.D9.B11.(1)说明了宋朝时乡村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2)瓦舍12.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