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图形变身》教学设计西华小学张海泽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发动力,也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及特点:《图形变身》是河北版(新)第十册第一课的美术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主要以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为教学主线,以图形为媒介,通过层次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从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让学生经历联想、组合、想象设计等过程,提高学生的联想创作能力。2、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课时,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够用教材提示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练习,提高学生手绘线条的表达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观察、体验、联想等活动,增强对图形创造的意识,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图形变身带来的乐趣。3、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进行图形创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内容的组织。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并尝试一些新奇的,愉快的学习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教学准备:为了更直观的进行情境激趣教学,课前搜集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小影片,把课本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亲自体验感受其中的乐趣,还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做好范画,利用教学光盘中的部分图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以便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更多的图形变身形象。四、教学过程设计及其意图: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在开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个由圆—螺旋线---蜗牛变化的小影片,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壳是有圆变成螺旋线演变而来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机地为学生进行绘画联想展示,)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二)、体验探究:这个环节是本课导引学生逐步深入,进行想象与创作练习的递进式训练,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1、一个图形变身练习:依据课本内容,这部分主要以圆的联想变身为主,为学生播放圆形变身的一个小动画,让学生根据圆这个图形进行想象变身。由于其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说为主,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对圆产生类比联想。2、多个图形组合变身: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课本中出示的一个圆和两个不规则的图形及组合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多个图形组合在一起的巧妙。学生通过自己交流,绘画表现,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教师通过视频展台给学生示范,让学生了解其它的组合方法,开阔学生思维。3、形象变身:让学生通过在教师的介绍下,欣赏苹果和铅笔变化的图片,通过交流想象,了解利用事物的外形可以进行联想变化;在观察探究中,发现利用图片菠萝的花纹、色彩也可以进行变身,结合足球上的花纹和色彩,欣赏与之相关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变身就在身边,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反映了图形变身的真实性;在欣赏交流中,体会到生活中更具个性的鞋、小闹表的多元素变化。同时也为学生的作业创作提供参考依据。(三)、实践探究:学生进行想象设计练习,教师以图片和板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素材,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并随机面向全体或个别予以辅导,让学生在联想创作中理解所学内容,体会图形变身的乐趣。(四)、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围绕三维立体目标以激励的语言加以点评。通过作业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绘画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五)、教师总结: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思想教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