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学生错例学校绍兴市镜湖小学错例采集者蔡凌燕分析的班级人数49错误率57.1%错题来源:第3单元相关教学内容《分数除法》新授课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做过之后的自编题典型错例教学简述:学生已学习了分数除法,并能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在课堂作业本中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小明1分钟走1/20千米,照这样计算,他走1/2千米要用几分钟?因为课堂作业本的反馈结果不是很理想,而类似于这样的题型在后面的作业中还将陆续出现,如:李华骑自行车3/4小时行驶15/2千米,照这样计算,他骑自行车行驶12千米需要多少时间?因此在经过一个双休的休息时间之后,我自行设计了以下题,对学生进行了检测。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一分钟可以行2/3千米,照这样计算,他行2千米要用多少分钟?学生错解:(1)2/3÷2(2)2/3×2(此错解占20.4%)错误类型判别(打√)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性质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错因分析1.从学生学的角度看:根据错误中的两种错误,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不理解题意,无法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列式,只是按照题目中提供的数据胡乱列个算式。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因为是《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头脑中定势地认为分数除法难教、难学,重点关注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教学,没有对数量关系引起足够的重视。指导建议1.教师要做到对教材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常翻常新,不能因为新教材“不重视”而教师“忽视”,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及借助解决问题学习计算的教学中。早在一二年级出现的数量关系就要做到扎实教学,并让学生牢记在心。2.要加强画图意识培养——让画图成为学生自我解释的工具。分数除法的知识,课本内容知识呈现上本身就很注重线段图这一基本工具。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虽然教材不要求学生自己画图,也正因为这样,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的“画”代替了学生的“画”,但事实是,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线段图(虽然对他们来说比较难,但我们可以不对画线段图本身做过高的“画”的要求,只要利用这个工具帮助理解题意即可)。退一步,学生就算没能想到“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列式,也能在线段图中从另一个层面清晰地明了题意,求“小明按一分钟可以行2/3千米来计算,行完2千米要用多少分钟?”即求“2千米里面有几个2/3千米?”3.要重视对困难生的特别辅导。4.对“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数量关系保持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的较多的感知中逐步理解并掌握。资源链接案例、论文推荐1.《小学数学仍应重视数量关系的掌握》——http://blog.wxjy.com.cn/new/wxxy/archives/2009/2009212143039.html2.《浅谈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http://tieba.baidu.com/f?kz=58148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