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数与代数”是新课标中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计算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滑坡,在数学作业、练习、测试中中经常出现一些“数与代数”方面低级错误,为此,对我们学校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从前测结果分析,三个年级只有52.5%的人全对,错 1-2题占 24.5%,错 3-5题占 10.5%,错 5-10题占 7.5%,错 10题以上的占了 5%,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学生对“数与代数”这方面的知识很薄弱,在 3个年级的调查分析中得出错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粗心导致错误,有50.5%的学生是因为计算时粗心,这与平时的作业马虎有很大的关系,充分说明粗心是导致“数与代数”错误的主要原因;二是从学生的认知原因上分析由于对知识的模糊理解导致错误,有 23.5%的学生是因为知识、概念的模糊导致的错误,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三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分析由于前后知识的干扰发生的错误,有 13.5%学生由于前后知识干扰造成的负迁移产生的错误;四是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分析由于老师的在常态课上教学设计疏忽导致学生出错,有 12.5%的错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知识讲授缺乏合理性引起的。因此,本课题立足提取一至三年级“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同时,帮助教师对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起着有针对性的辅导作用,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界定 (一)所谓“错题”就是指学生在作业、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题。西方学者,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洛克、贝克莱等人都认为错题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符合”或“不一致”。这里所谈“错题”指的是学生由于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产生的作业错误。 (二)所谓“数与代数”是新课标中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和式与方程五大块内容,它是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三、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了解到了小学数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