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成长反思在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历史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历史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历史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历史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历史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历史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历史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都是围绕着中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中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初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反思,可以让琐碎细节之间的联系明晰起来,让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明朗化,能起到及时反馈与积累的作用。在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策略,在实践中践行策略,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艺术性、欣赏性。在反思过程中,我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旁观者。在双重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推动科学教研工作循序渐进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同时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