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入园是孩子生活经历中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好模仿、好学习的特点,这恰恰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条件。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常规,是孩子顺利进行一日活动、愉快地过集体生活的基础。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并且以往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是硬要求或死规定的,既不能培养幼儿主动性,也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所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主动性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一、利用好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进入幼儿园小班生活其生活有了不同,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应该相对容易些;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很有利的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利用好以上这些良好的先决条件,从点滴出发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定会事半功倍。二、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幼儿的主动性1、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促进幼儿的主动性的形成。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是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的,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采取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纲要〉中多个地方都涉及到,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他们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他们会苦哭闹不止,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等行为,这时如果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每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通过这些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所以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不要干扰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去形成。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自立的能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