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导学精要序【长程视野下的学习目标的拟定】从课标年段目标里“拎线”——从整本书的角度“布局”——从教材解读中“选点”一、从课标年段目标里“拎”出训练的主线。第二学段【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二、从整本书的角度“布局”,从教材解读中“选点”3课<爬天都峰>认识总结性句子(不忙叫中心句)起总结性作用。总结性句子-------先找总结性词语"高"(1)初步认识作者围绕"一个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能找到表现特点的中心词,并利用它们说段意。(2)初步认识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人物举动"的方法,能找到总结性的语句,并利用它说段意。4课<槐乡的孩子>初步认识中心句。3、4课是第一单元都处于起步阶段------给句子找中心词,找中心句!5<灰雀>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人物对话。初步认识:人物对话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找中心意思或者给中心意思找相关语句。7<奇怪的大石头>给中心词"奇怪"找相关内容第二单元围绕中心意思找与之相关的具体描写的语句。三-八单元探究怎样围绕中心词写清楚,写具体。(认识各种句群,既各种组段方式)11<秋天的雨>认识并列段式,写明中心意思13<花钟>通过用相同的内容不同表达方式写明中心意思.(是并列段式的延展-----写的开放)16<找骆驼>,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有序的因果关系的句式说明心里想法.18课<盘古开天>,通过排比句式把中心句说明白.(说明句式----身体的变化)19课<赵州桥>1.围绕”美观”(中心意思)选择不同姿态中的美(哪些词语展现美?积累词语)此处体现目标不游离.2.过渡句帮助概括段意.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承接式段落写生动,写活.22<富饶的西沙群岛>1.从整篇的角度:总分总的构段,认识总结段如何总结全文,在分中用并列式(有的…….有的…….有的……)选择式2.围绕一个意思补充说明.”海水瑰丽无比”就是在说明原因,不仅写了景象还写了原因.写景物不仅要写样子,对它进行具体化描写,还可以写相关内容:如原因23.<美丽的小兴安岭>1.总分总的构篇,与上不同,上节课是选各种不同的典型景物,而此时是选择四季风光,特别是树这同一个典型景物四季的变化.因此,分写既可以选典型也可以选不同时候.2.对比.这一课每段都选了同一个景物------树木.找描写与树木相关的动词,你会发现小兴安岭的风光,围绕”树”(一个中心意思.一个关键事物,一个特点)用动词展现”绿色的海洋”25<矛和盾的集合>认识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27<陶罐和铁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人物语言.(包括提示语.说话内容)探究奚落的原因,感受人物态度,得出喻理.此时说话内容是针对缺点的.28<狮子和鹿>1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人物语言.(设想)此时这个”中心”有提升:人物的认识.鹿明白了道理才会说什么话-------有什么认识就会怎么说.2.尝试写25-27-28小结:25集合优势27认识别人28认识自己依次来形成正确的认识.29<掌声>同样围绕一个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