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望城县高塘岭镇实验小学陈珏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真正完成此项教育任务,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主阵地是科学教学课堂。尤其作为起始年级,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上述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着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入门。因此,优化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一、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是优化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我认为低年级科学教科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注意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科学课性质由“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学科。任务也由原来的“教给学生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改变为“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新编低年级科学教材,注意从各个方面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如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问题情境的创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加以运用,通过精心选择三者的结合点,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结合为一体。2.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新教材较好地渗透了人类科学认识程序的教育。教材几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程序进行的,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低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理及人体卫生保健等多方面浅显的科学知识,都着力体现了科学启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具体,直观,看得见,摸得着,且浅显易懂,都是小学生颇感兴趣的。如蜗牛与蝗虫、小金鱼、树叶、风车、不倒翁、土和水等。低年级的课程都是以儿童喜欢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物体为教材,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发展智力,培养兴趣的。而高年级的课程介绍的自然现象既熟悉又陌生,促使学生很想去探索研究。教材的编排,就是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便于“教”和“学”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课本采用了彩色版。考虑他们识字少,课文都加注了拼音。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做游戏的特点,教材选取了贴叶画,做风车和采集种子等需要人人动手的内容,也选取了如磁铁游戏,踩影子,认东西等采用游戏方式学习的内容。新教材十分重视发挥彩图的作用。各项实验,观察对象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都能用清新的画面来展示。图是文的依据,文是图的体现,学生通过读图,做什么,怎么做会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新教材能够强化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感受,使他们学有样子,动有依据,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明了一条组织教学的新路。4.教材涉及到的教具、学具简易,随手可得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低年级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使用教具和学具。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课本中需要的教具,学具一般比较简单,很多都是学生身边的物体。随手可得的材料,很容易满足教学的需要。如铅笔、尺子、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火柴棍、药瓶、旧牙膏皮等生活用品。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即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进行顺序与时间分配。它包括导课、新授、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设计低年级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体目标出发,突出学科特点,不仅使此结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课文结构,并且使它不违背小学生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