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学案例教学片段:1.惊涛骇浪指的是什么,课文哪里写到,我们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交流,想不想看看情景,播放课件录像。看着这雄伟的画面,听着这气势磅礴的音乐,你们是不是也想读出来。谁来,谁读得更好。你能想到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胆战心惊的黄河,然后艄公却站在那滚滚的黄河上。(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2.什么是如履平地,解释词语有不同方法,如就是好像,履是走在上面艄公凭什么在黄河上如履平地,看看羊皮筏子,作者最早看到羊皮筏子是什么样,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读,谈体会,练习朗读。3.当越来越近,仔细看,又看到什么,此时心情什么样,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啊省略号数字练习朗读。除了人,还有什么,此时你会想什么?4.这样的羊皮筏子,在滔滔的黄河上,你敢坐吗,为什么?5.而筏子上的乘客是什么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体会,有感情的读。6.假如你们就是乘客,你们会谈论什么?模拟表演。如果是我们中一员来撑皮筏子,你还敢坐吗?为什么艄公撑就有人敢坐,找出描写艄公的句子,谈体会,练朗读,总结方法。7.艄公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从第6自然段感觉到他很沉着,不慌不忙,看上去感觉经验丰富。他很细心,做事很认真,我是从“专心致志”这个词语体会到的。他很勇敢,也很沉着,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给游客带来危险。8.他“小心”地看着水流,要是快,他就会——注意安全,小心航行。水流要是缓,他就会——9.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啊!我们都坐过小船,有的同学还有漂流的经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就在乘客们谈笑风生时,艄公在撑篙前进的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10.当遇到这些困难时,“只见艄公——”展开你的想象,也可以用上黑板、屏幕上的这些词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艄公当时的动作、神态,乃至语言!动笔写在书上。生练习用“当()时,只见艄公()”句式写话。(生答略。)你们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到他是那么机敏,真令人佩服!这就是艄公,面对着——(引读第1自然段描写黄河的语句。)11.是啊,这样的艄公,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怎么不令我们由衷地敬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录像后带着感受,伴随音乐读课文。教学反思:《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此节课成功之处:教学体现我校课改,严格按照我校的教学流程教学,筛选一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节约时间,让学生阅读《同步拓展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契机——抓住三个对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适时巧妙地抓住以下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一、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增加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在上课伊始我就“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黄河。先由课题入手,让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读。然后,理解“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