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书馆学的公共文化观点图书馆本身具有多种社会文化机构功能或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机构集团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观点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图书馆的功能应该从简单到综合,从初级到高级。美国教育顾问juliecarpenter在其撰写的《图书馆管理项目中的博物馆和档案馆与政府和社会团体互助》一书中指出,美国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环境中为读者服务的思路是广阔和灵活的。比如10年前笔者就曾撰文介绍过美国“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丰富多彩读者服务项目”[3],时至今日,美国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路已经从10年前的仅限于一个图书馆内部机构或者仅仅在图书馆界内发展到今天的与社会上的其他文化机构相互联系共同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集团机构的局面。juliecarpenter撰写的此书正符合这种思路潮流,她在该书中提到,图书馆作为一种学术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机构,特别需要与社会上的其他文化机构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中,不管这种互助合作的水平如何低下和初级,形式如何简陋和单调,都值得一试。该书采用了一些多方面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来对她的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需要与社会上的其他文化机构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的观点的成立进行了研究,比如评估风险管理机制法、预测后果法和prince2(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环境控制项目法来对图书馆和社会上其他社会文化机构相互合作关系、管理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管理的集成项目的责任、图书馆与社会其他文化机构合作互助过程的引导、效率和效力的现象、课题和问题进行实用的研究。她认为,在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导向的图书馆界,传统的思维观念是倾向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有重要的明显的区别。但是,她认为这三者可以综合和平衡地加以管理。她举例说,在英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中,使用prince2(环境控制项目法)来综合管理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活动由于政府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已经产生了一些效力。但是,她又在书中指出,当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这三种机构合并之时的兴奋心情减退之时,隐藏第1页共6页的问题就开始明显的暴露出来。比如说,由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都是人群集中和拥挤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以可能产生管理混乱的局面。所以,坚持和努力是管理者使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者合并管理成功的关键。她的具体建议是:首先要明确参与管理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合并的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各自的分工职责和义务是什么。该书的作者由于有着在国际发展基金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任职的丰富经验,所以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和实践性。无独有偶,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者合一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观点和实践在中国的民众和图书馆界中也有一定的展示。例如,公司职员秦伟认为,“最好把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合在一起,那么我周末就可以带上老婆孩子泡一天。”[4]软件设计师郑筱宇认为,当我“在浙江金华看到集群艺馆、少儿图书馆和艾青纪念馆三馆合一的XX市艺术中心时,感到眼前一亮。”[5]教师柳秦认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纳入一个中心,“既有利于读者吸纳知识,又有利于各馆加强服务动力,相互沟通借鉴。”[6]退休者唐凯认为,“多馆合一的建设模式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是一种创新。”[7]笔者认为,多馆合一应该是一种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趋势和措施。首先,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上来看,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和纪念馆都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有着相同的社会活动功能和文化服务性质,同时,这些机构的其它的不同功能和性质也能够因此相互兼容、互通有无,充分产生和发挥出集团式的优势效果。其次,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经济角度上来看,多馆规划,统一调配,有利于资金的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也方便综合资源效益的挖掘和产出。第三,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竞争角度上来看,多馆合一,有利于打破门户独立、信息单调、自给自足的传统狭窄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形成竞争互进的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由此看来,中美两国对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