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1122作者简介:李亚杰(1983-),男,助教,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李亚杰宋明星张玉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分析了脑电信号作为生物电信号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独有的特征提出了对采集脑电信号的系统的性能要求,从而规划出整体的设计框图.系统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的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通用性.其中,信号采集部分是将电极记录的脑电信号进行三级的放大和滤波,最终将此信号传送至模数转换模块.关键词:生物脑电信号;信号采集;放大;滤波中图分类号:TP271文献标识码:B0引言脑电信号是脑神经细胞传导信息时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电活动的总体反映,是一种典型的生物电信号.其中包含的人的大量的生理状态信息和相应病情信息,对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脑电信号还可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科学对脑电信号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要,随之记录脑电信号的仪器也相应而生,这种设备是专门用于记录和测量脑电信号的.其工作原理是:首先由放置在头皮的电极在体表或皮下检测出微弱的脑电(EEG)信号;然后通过电极导联耦合到差动放大器进行适当放大;最后由记录设备记录.1脑电信号的特点脑部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情况称为脑电信号(EEG),依据脑电图仪与临床生理学会国际联盟的分类,脑电信号的频率分为4个频段:分别是δ波(0.5~4Hz,20~200uV)、θ波(4~8Hz,100uv~150uV)、α波(8~13Hz,20~100uV)、β波(13~30Hz,5~20uV).这些意识的组合就组成人外在的行为表现[1].脑电信号作为一种生物电信号具有如下的特点[2]:第一,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一般只有50μV左右,幅值范围为5μV~100μV[1].所以,脑电信号放大增益要比一般的信号高得多,一般要放大20000倍左右.第二,脑电信号头皮与颅骨通常几千欧姆的电阻,所以要求前置部分有很高的输入阻抗,以提高脑电信号索取能力,一般输入阻抗要大于10MΩ.第三,脑电信号的频率范围在0.1Hz~100Hz,频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把脑电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滤除掉.第四,在普通环境下,脑电信号会受到工频50Hz、信噪比低于-10dB的信号的干扰.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是共模的形式,幅值大小在毫伏级左右.所以要求系统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必须大于120dB.第五,必须考虑被测者的生理自然性和保证操作安全性等.2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近些年来,随着微电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无线干电极脑电信号采集设备.从电极出来的信号经过三级的放大和滤波处理后,经过AD转换后经过存储设备.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其信号的处理和流程如下图示,每个结构的详细的电路原理和结构由本部分详细阐述.第32卷第1期2014年3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OFHEBEIINSTITUTE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Vol32No1March.2014图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2.1前置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生物脑电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一般把差动输入脑电信号从放大器的同相输入,这样连接后期输入阻抗的值可达到10M左右.在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并联型差动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共模抑制比也为无穷大,此时系统的共模抑制比和外电路的结构和阻值精度无关.本系统的前置级与第二级放大器如下图所示.图2EEG前置级与第二级放大器A1,A2组成同相并联输入作为第一级放大,这样可以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第二级的放大是由A3差动放大组成.在第一级放大和第二级放大之间,由C1、R6和C2、R7构成了无源高通滤波器.其主要作用是滤除极化电压的干扰,可以有效提高后级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由理想运放的条件可知,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增益为:AdI=(1+2R3R1)≈20第二级放大器采用INAl28,通用仪器放大器芯片INAl28具有低功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