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1、本设计标高均为相对标高以米计,尺寸以毫米计。2、本工程基坑围护方案自然地坪相对标高为-1.10m。二、设计及施工依据:1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JB08-11-1999;2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JB08-61-97;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国家行业标准《基坑土钉支护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96:97;5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其他相关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三、方案概述:1.本工程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约为5.0m,基坑东侧开挖深度为5.9m。(详见基坑围护平面布置图)2.本基坑东侧为明浜(长浜),距离约28m左右,河水与场地内的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在水头压力较大时,易产生坑壁坍方、流砂、涌水等不良现象,故基坑东侧采用二级降水,土钉墙围护的结构型式(详见1-1剖面);东南侧N轴13~14轴间有2只承台采用宽度为4.2m重力坝围护(详见3-3剖面);其余各侧场地较空,考虑施工方便、投资节约、缩短工期等因素,采用二级放坡,第一级按1:1放坡、50厚喷射砼护面,第二级采用1:0.6放坡土钉墙围护的结构型式(详见2-2剖面)。3.基坑内局部落深处可采用1:1放坡开挖,喷射砼护面的型式加固,若地质太差,可进行压密注浆加固。4.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在基坑围护结构内侧环形布置,(东面二排布置)同时在基坑中部布置一排临时轻型井点,临时轻型井点在挖土开始前逐步拔除。5.施工顺序:基坑东南侧深层搅拌桩放坡卸土护坡砼轻型井点降水土钉墙四、水泥搅拌桩:1、搅拌桩采用双头Ø700mm,搭接200mm;2、水泥掺入量为13%,搅拌桩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3、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水泥应新鲜、干燥,严禁采用受潮结块水泥和快硬性水泥;4、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5:1,外掺剂木质素磺酸钙为水泥用量的0.20%;5、搅拌桩施工定位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误差小于1%,桩径误差小于4%,施工时要求连续、封闭、搅拌均匀;6、成桩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喷浆搅拌时提升(或)下沉速度不大于0.5m/min,搭接施工的相邻桩的施工间歇时间小于2h;7、邻桩间的搭接时间不超过16h;8、搅拌桩身完成养护至少两周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五、土钉墙:1、土钉墙施工参照《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96:97)有关规定执行。2、土钉采用Ø48×3.0焊接钢管,用打入法施工,土钉钢管四周开直径为5-15mm的注浆孔,同一截面上布置2个注浆孔,注浆孔间距600mm,呈梅花状布置,土钉靠基坑一侧1/3土钉长度范围内可不设注浆孔,土钉末端封闭。第1页共3页施工方案3、基坑边坡采用喷射砼护坡,喷射砼施工满足的规定,喷射砼强度为C20,现场拌制,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2:2:0.5,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粗骨料径为5-10mm,喷射砼初凝小于10min,终凝小于30min。4、土钉墙施工必须遵循"边挖土、边支护"的原则,施工土钉墙必须与挖土密切配合;挖土必须遵循"分层、分段"的原则,分段长度20~30m,分层厚度根据本层土钉间距加0.3m,严禁超挖,绝对禁止一挖到底。5、面层喷射砼中配Ø6.0@250双向钢筋网片,每层土钉用联系筋连成整体,并通过加强筋、联系筋将钢筋网片与土钉连成整体,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土钉露出面层砼长度不得大于喷射砼厚度。6、土钉注浆水泥浆液的配比为水泥:水:外加剂=1:0.5:适量;水泥强度等级为32.5;7、土钉的注浆采用压力注浆工艺;注浆压力0.4~0.6mpa,注浆量平均为30-40L/m,同时应小于上覆土压力的两倍;六、降水:1、基坑内沿围护周边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并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明排水,坑外地面应设置排水措施,以防暴雨进入坑内;2、井点管长度为6m,间距1.5m,滤管长度为1.00m,每套井点总管长度为50~60m;3、真空泵真空度须达到650mm汞柱以上,排出的水须排放至基坑影响范围以外,亦可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4、降水应在搅拌桩完成后立即开始,降水深度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1.0m,坑底最后30cm应人工挖除,严禁超挖;5、井点管在基础底板浇注完成后方可全部拔除。七、施工监测:施工监测包括对环境的监测和工程本体的监测,须及时预报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