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辨别语病何谓病句?凡是违反语言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一般说来,两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常常并存于病句当中。高考所考查的大多在《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内,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构混乱、成份残缺或赘余。辨识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八种快速辨识法。一、看动词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例如:1.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2.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解析:1.“具有……艺术享受”搭配不当,可改为“具有……艺术特色”。2.“剖析……案例现实”搭配不当,应删去“现实”。二、看并列词或并列短语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例如:1.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解析:1.“中风发作”不是疾病名称,不能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名并称。2.“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并列,三者之间有交叉关系。三、看否定词在近几年的高考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考生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考生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例如:1.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发生。2.奥运圣火登抵珠峰顶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解析:1.“防止……不要……”不合逻辑,删去“不要”。2.“无不”双重否定,表肯定;“毫无例外”也表肯定,与“无不”语意重复,删去一个。四、看两面词辨识病句,在看到“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是不是”这类两面词时,要尽其可能在后面寻找相应的词,如果没有,这个句子可能有语病。例如:1.机械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2.媒体与公众讨论中小学生是否应该在求学阶段去实现作家梦、追求成为影视童星,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解析:1.句中“好坏”两面与“重要条件”一面不一致。2.语意不明,至少有如下理解:一是对这次讨论活动的开展有不同意见,不主张讨论;二是对讨论的主流意见有不同意见。五、看数量词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考生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或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例如: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2.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解析:1.“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一是“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一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