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县十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围绕市教研室曹主任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学化学全效学习三案一课行动研究》进行了学案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县部分教师首次将学案式教学引入课堂,感觉收获颇大,现将我们的感受与同仁共享。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方案、学习的提纲,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帮手。学案式教学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是由教师设计怎样教(教案),到设计学生怎样学(学案)的过程的根本变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武器。一、学案式教学带来的变化:1、学案式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几个,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学案式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习就好办了。2、学案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3、学案中的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到达“愤、悱”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便于听课时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帮助。课后将自已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学案检测展示出来,减少了课堂压力。4、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5、学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还要估计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课堂时间的把握。二、学案式教学的几点思考:1、教师对讨论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讨论,怎么让学习差的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2、学案的编写还有待完善,它不是教案的复制。学案的编写受教师编写水平和不同不同阶段的学情的约束,需要不断改进。如增加学法指导和例题剖析,删去不符课标的思考题和习题等。3、学案发放的时间要适时,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