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爱心,与爱同行-----城关初中《爱、感恩、孝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要承载太多的恩情。如果没有父母、亲人、家庭、朋友、老师、学校、社会、国家的帮助,我们的生命、健康、知识、事业以及快乐与成功将无从谈起,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我们在爱的关怀下成长,在爱的关怀下成熟,在爱的关怀下实现自我价值······一点一滴的恩情,悄无声息地注入我们的生命,汇成了我们力量的源泉,使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然而,近年来,包括感恩在内的许多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些人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心态变得浮躁而喧嚣不安。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报怨。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有人却报怨自己不够富裕;拥有了贴心关爱的亲人,有些人却报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相待的朋友,有些人却报怨他们还不够体贴······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忘却——忘却了曾经困难时,能过着平淡的日子;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忘却了曾经无助时,能有人关心······一些青少年缺失感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珍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表现出一定的精神“真空”。更有不少独生子女养成了唯我独尊、只思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他们厌学贪玩、网溺早恋,学习不求上进。生活盲目攀比,脾性时而暴躁,时而又萎靡······“爱心缺乏症”正在不少学生身上蔓延和肆虐。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师长动辄叫骂、反驳、顶嘴;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珍惜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诽谤他人;肆意破坏公物和环境;做事损人利己;等等。基于以上现状,在校园里大力开展爱、感恩、孝顺教育活动已经迫在眉睫。二、指导思想在开展爱、感恩、孝顺教育中,学校和老师们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净化心灵,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做到“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留给自己”,从而使爱、感恩、孝顺成为一种时代气息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出富有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构建真正的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三、活动领导小组:1、组长:黄海湘(校长)2、副组长:杨军巧(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副校长)陆明(副校长)许继新(副校长)3、成员:黄有令(政教主任)潘积文(教务主任)凌维山(总务主任)黄家阳(政教副主任)黄兰媚(团委书记)覃汉东(教务副主任)黄美莉(政教处副主任)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四、具体工作目标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环境下,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尽孝心、见行动;要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在家庭尽孝心:(1)尊敬父母长辈,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懂礼貌,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不顶撞父母,接物待人讲文明礼貌。(2)在生活上关心父母长辈,学会谦让、学会关心照顾父母长辈。(3)为父母长辈做事,学会分担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帮父母长辈做的要主动做。(4)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难处,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给父母增加经济或精神方面的负担;当父母有难处时,要学会安慰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在学校献关心(1)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热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体谅老师工作的艰辛,学会关心、问候老师、安慰老师,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帮老师分担忧愁。(2)同学之间讲友爱、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不打架、不骂人,在学习生活方面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温暖的手,讲团结、讲合作、共同进步。(3)礼待来宾,对来学校的客人要懂礼貌,主动问候、主动让路、主动服务。在社会献爱心:(1)遵守公德,讲文明礼貌,自觉维护公共秩序。(2)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自觉保护环境,讲卫生。五、工作安排(一)、学校成立“爱.感恩.孝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