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A、权力B、政策功能C、政府D、责任2、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属于下列选项中的()。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定型效应D、反衬效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的是()。A、战争B、生态变迁C、国际冲突D、武器技术的重大进化4、下列对美国政党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执政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B、在野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C、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其政策方针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D、在野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影响力5、理性优化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道德人6、公共政策的广义合法性是指()。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7、定型化政策不同于下列哪种政策()。A、程序性政策B、例行政策C、反馈政策D、常规政策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稳定性B、变动性C、合法性D、合理性9、“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的观点。A、传统理性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渐进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10、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A、替代B、合并C、分解D、缩减11、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A、执行的灵活性B、执行的协调性C、执行的有序性D、执行的时限性12、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A、两两对比法B、博尔达计数C、正负表决法D、同意表决法13、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反衬效应D、黄灯效应14、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A、政策方案的设计B、政策方案的择定C、政策议程的建立D、政策方案的实施15、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A、设计政策方案B、预测政策效果C、分析国际形势D、确定政策目标16、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A、脚本写作B、对演法17、“一致并不一定是好事”反映了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A、理性模型B、满意模型C、小组意识模型D、渐进模型18、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A、政府B、功能C、组织D、政策19、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是()。A、经济人B、行政人C、自然人D、道德人20、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A、巴以冲突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走向一般可分为下列哪几种()A、政策延续B、政策革新C、政策终结D、政策评估E、政策反馈2、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包括()A、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B、专业机构和人员C、政策对象D、所有公民E、检察机关3、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事实标准B、客观标准C、真理标准D、价值标准4、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括下列哪几个要素()A、评估者B、评估对象C、评估目的D、评估标准E、评估方法5、政策评估的过程对比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对比分析()A、“始—终”对比分析B、“始—中”对比分析C、“中—终”对比分析D、“有—无”对比分析E、“正—误”对比分析6、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包括()A、职业政策分析人员B、政策执行者C、标准设立者D、目标群体E、决策者7、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经济上的可行性B、政治上的可行性C、行政上的可行性D、法律上的可行性E、技术上的可行性8、按照政策咨询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理性咨询B、经验咨询C、感性咨询D、决策咨询E、政策信息咨询9、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主要有()A、研究咨询功能B、参与决策功能C、政策协调功能D、人才开发功能E、开拓视野功能10、政策信息咨询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准确全面的原则B、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