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过程与方法】经历思考、探究过程,发展总结归纳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教学难点】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在前一节的“公式法”部分已经涉及到了,当b2-4ac≥0时,可以求出两个实数根.那么b2-4ac<0时,方程根的情况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将进一步研究b2-4ac>0,b2-4ac=0,b2-4ac<0三种情况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二)整体感知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得到b2-4ac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称b2-4ac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由谁决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思维全面性的考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渗透作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一元二次方程有几种解法(2)试试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x2-3x-4=0;②x2-4x+4=0③x2+2x+3=0.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x+ab2)2=2244aacb,∵4a2>0,因此对于比开方数2244aacb来说,只需研究b2-4ac为如下几种情况的方程的根.(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x1=x2=-ab2.(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答:b2-4ac.3.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a≠0,∴4a2>0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2)当b2-4ac<0,说“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4.例: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5x2-3x-2=0(2)25y2+4=20y;(3)2x2+x+1=0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2)计算b2-4ac的值;(3)判别根的情况.强调两点:(1)只要能判别△值的符号就行,具体数值不必计算出.(2)判别根的情况,不必求出方程的根.5.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2x2-5x-4=0;(2)7t2-5t+2=0;(3)x(x+1)=3;(4)3y2+25=10y.(四)小结3(1)判别式的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用“△”表示.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五)作业:课本第36页习题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