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李春友一、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客观需要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不对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好好理顺能力本位办学思路,切实加强岗位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确实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而且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办学模式,确实树立市场观念,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来重新审视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从而逐步实现办学模式职业化、教学内容技能化、管理标准规范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更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办学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化,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在各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允许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爱好转换专业,尽可能实行“订单”培养,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二、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振兴我国经济、增强我国国力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现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我国经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职业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兴国富民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学习体制、满足人们学习多样化需要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基础性因素;是新型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包括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政府代表团一致达成共识,职业技术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适应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就难以增强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从振兴我国经济、增强我国国力来说,特别需要一支稳定的、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现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劳动力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也就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教育来解决。”为此,我国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这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用好这个机遇,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