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VIP免费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_第1页
1/6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_第2页
2/6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_第3页
3/6
让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周金钟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90%来自农民家庭。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学生已经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活儿”,身上的“土味儿”越来越淡了。他们不懂播种五谷,不懂饲养家畜,缺乏对劳动的体验和正确的认识。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农事实践,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成为我校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多次学习与讨论,教师们对开展劳动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探索劳动教育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一、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劳动精神我们认为,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启迪智慧,更加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正是我们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华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会使劳动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感受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流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又如《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诗人白居易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刈麦者的辛劳、拾麦者的悲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尊重。(二)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如《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范成大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两首诗词中都有对孩童从小参与、学做农事场景的描写,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二、在主题活动中养成劳动意识(一)让试验田称为探索的乐园“小种植大学问”主题实践活动是我校颇具“乡土味”的活动,一直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学校甬道旁的空地被用来做试验田,每个班都分得一块属于班级自主支配的劳动基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简单农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种哪些品种作物、每天由谁负责管理,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班级之间开展竞赛,看看谁的作物长得好,这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劳动意识。每年一次的收获节是学生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展示劳动果实,分享劳动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二)让教室成为菜园、花园“小种植大学问”主题实践活动也让教室成为种植的天地,成为绿色的空间。有的班利用废弃的油桶、可乐瓶做成花盆,培植出了绿油油的菠菜、韭菜;有的班级在旧木箱里种出一棵棵粗壮的芹菜,有的学生查阅资料研究无土栽培技术,在茶杯、罐头瓶里做蒜黄、豆芽培植试验,居然大获成功。来我校听课的老师一进我们的教室,纷纷夸赞我们的教室是菜园,是花园。小小的种植空间,成为学生探索农业知识的乐园。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是劳动创造了一切,明白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三、在劳动技术课上培养劳动技能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劳动技术作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我校积极探索将这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力求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明确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目标,是学生形成劳动技能的前提我校依据劳动技术课程标准,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劳动技术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面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