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指教学设计者自觉运用学习结果分类、学习论思想,确定由单课或若干节课组成的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通过任务分析,终点目标被细分成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就构成了达到终点目标的先行条件,既学习者自身的内部条件;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所创设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选择和采用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方法、媒介等时,都要考虑到教学的终点目标和子目标。目标决定教法,目标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我们知道,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课。第一,根据广义知识分类可分三种:(1)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2)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3)两类知识兼有或并重的课。第二,根据知识习得阶段可分:(1)以知识理解为主要目标的课。(2)以知识的巩固和转化为主要目标的课(复习课、练习课)。(3)以知识的应用或检测为主要目标的课(实验课、实习课、测验和考试)。从教育事业发展到今日来看,教学不可能没有目标。具体地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1)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介的选择与运用。一旦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演法),发现学习法(讨论法);(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3)指引学生学习。运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实践来消除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一)课时计划的差异骨干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时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区分不同类型的课,对所教授的课程分析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及相对应的教法,如新授课:主要可供选教学步骤择的方法或预期的目标技术1)告知教学目标讲述、板书或由问题引入等指引注意、激发兴趣2)复习旧知识提问、小测验等激活原有知识3)呈现新知识设计先行组织者、图表;教师讲授;选择性知觉新信息指导学生自学;提供直观材料等4)促进新知识比较新知识内部的异同;比较新知识认知结构、理解新知识与相关原有知识的异同、运用类比等知识同时利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与“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来获得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能力或一些已知的课程知识,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再通过分析学习任务确定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必要条件)和其他支持性条件来预见课时计划将要实施会发生的情景,在备课时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象和心理表征。使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正式计划的时间之外,自然地在某一个时候发生,避免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作一下演练或利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改变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而更多地只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使计划做到与骨干教师一样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二)课堂过程的差异明确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将刺激和反应规则提具体,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通过练习与反馈来教学生习得,教会学生一些重要的鉴别课堂活动能力。如上课时老师声音大小(变化)的含义;教师步伐的快慢意味着什么。能不断地暗示学生,课堂需要的行为是怎样的,以及自己应有怎样的表现。使之课堂规则明确、执行规则一致。通过利用各项“技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开始注意和立刻参与所要求的活动;在一个活动转移到另外活动时,或有重要信息时,能提醒学生注意。以学习理论清晰地分析学习任务,清楚知道学生的学习类型及学习分类。采用适当的手段来呈现教材,帮助不同学习类型、学习层次阶段的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课堂练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克服生硬地引入教材内容、把课堂练习仅当作必须的教学步骤。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深刻研究目标分类及应用,丰富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使目标陈述符合下例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能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3)教学目标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