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2006年冬季号当代韩国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吴晓玲中韩两国因其地理、气候的相近性以及哲学、美学的相通性,故服饰文化具有相似性,又由于文明进程、民族性格、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其服饰文化又有其差异性。总结中国和韩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源与流,同与异,以此作为两国交流的基础和发展的根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一中韩服饰构成上的联系与区别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华夏民族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中生息繁衍起来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观念等相互碰撞,融会贯通,再加上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长期统治,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服饰文化波及并影响到的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形制在西周以前,中国人的正式服装主要是上下两截式的上衣下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衣裳,名曰深衣,深衣属衣裳连属制。衣裳连属指把上衣下裳分别裁剪,然后在腰间缝合。汉代的袍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袍服属于上下通裁制。上下通裁制指上下身连贯一体,直线裁剪,腰间无接缝。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装存在三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衣裳连属和上下通裁,这三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韩民族服装历史悠久,从韩国大田出土的青铜器纹样和高句丽时代的贵族陵墓中的壁画里可以看到最初韩服的痕迹。当时人们的服装样式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穿/二重结构0的服装。不论男女,上穿窄袖衣,下穿灯笼形裤,头戴帽,系腰带。韩民族服装历经统一新罗、高丽和朝鲜王朝,最终定型并流传下来,其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上衣下裤和上下通裁。女装由短襦和高腰长裙组成,属于上衣下裳制。短襦在前面交叉,由长带结成蝴蝶结系住,高腰长裙系在胸部,脚上穿白色袜子和船形鞋。男装由宽袖短袄、背心和肥大的裤子组成,属于上衣下裤制。有些场合需要穿上下通裁的长袍。外形中国传统服装结构宽松飘逸,外形强调纵向感觉,静止时如/曹衣出水0。衣从领口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强调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或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人体显得修长,特别使四肢有拔长感。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民族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自然下垂的服式和衣纹使中国男服显得清秀,女服显得窈窕,并与中国人脸部较为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韩服属于宽衣结构,外轮廓线自然、放松,有向外扩张和占据空间的倾向。男服裤子很肥大,为活动方便提供了充足的容量,用系带系住裤脚,以79#文化研究#当代韩国2006年冬季号便调整长短和肥瘦。女服裙子很蓬松,有衬裙衬托,尤其是短襦和长裙的搭配,上薄下厚,从上到下渐渐扩散,上简下丰,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风韵,造型内空间留有较大的空白,虚实相生。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韩服尽显立体之美、扩展之势。结构细节从中国服装的结构细节来看,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前开衣型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服装的局部结构特征,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直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在交领系统中,有右衽和左衽之分,右衽指衣襟由左向右掩,多见于汉族古制,是汉文化的特征。至于袖形,总体上属于平面结构,在造型上分为汉代的琵琶袖、隋唐的窄袖、宋代的大袖、清代的马蹄袖等。韩服和中国传统服装的结构细节有所区别,中装一般是交领右衽,而韩服由交领发展为小V领,有领沿装饰。领沿指领子部位白色的线条,线条笔直且围绕颈部,衬托出着装者优美的颈项。上衣男女装有差异,男式以线条粗放且平坦为特点,女式以线条温和而娴雅为特征。韩服的短上衣非常有个性,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长衣带,女性短上衣的长带垂落在长裙前面,形成视觉中心,有装饰的作用。短衣袖子的特征为传统韩屋飞檐的曲线形态,充满浑然天成的形态美。裙子做成褶皱型和背心相连而成,分为单裙、衬裙、套裙等。足套像现代的袜子,男女的式样相同,但男用足套以笔直为特点。装饰从装饰特点来看,中国服装是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装饰以平面装饰为主,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国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