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审题与立意元堡初中杨安碧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我来讲:《初中生活二三事》(要求:自由讲,限时3分钟)【方法指导】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审题和立意呢?一、审题方法一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经典示例】题目:《给我留下的回忆》【审题】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回忆”。“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不管填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条件。方法二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经典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位老人,他喜欢坐在小镇外的林荫道边。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过了一天,另外一位旅行者经过小镇,走到老人跟前问他:“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冷冷地说。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作文。【审题】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冷冷地说”,抓住老人变化的态度,品味老人话中的两个“也”字。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二、什么是立意好立意的标准:准确明确深刻新颖立意方法方法一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炼主旨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选用的是小事物,记叙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习作示例】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得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找不到先前的感觉。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深思。万物于传递中绵延不已,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在五月,渴求那文明传承。点评:家庭中的小细节——吃粽子,但从这件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大主题——如何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小事表现了大主题,以小见大。方法二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做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