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多媒体创设的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观察自悟”的方法。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三、说教学程序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始,我播放《长城长》的歌曲,听完这首歌你有些什么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展示图片,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能表达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之情。这样,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再次读文,学生在充分阅读后,有了自己的感悟,组织学生自由地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式。在充分感悟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加上直观形象的教学,突破难点。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议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找:让学生找出近景看长城样子的句子。品:让学生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议: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升华情感课堂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以“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由分到总,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说板书设计远看一条长龙17、长城近观设计巧妙奇迹感想血汗智慧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是学生一看就懂。由于水平有限,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