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低效实现有效构建高效——剖析教学行为探寻教学规律徐江◇下定义课堂高效的定义,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看现象现象一:学科差异(多元视角)数学教学过程——不会到会语文教学过程——一头雾水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正宗、学科、品德、教师尴尬……)思考:内容低效?现象二:教学评价(重师轻生)*录像课抽离片段教师——言之有物井然有序学生——不知所云一团乱麻思考:形式有效?现象三:课堂结构(千篇一律)文本体裁不同,题材各异,教法不变(诗歌、散文、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年段目标不同,学法不变(年级梯度不明显,精读略读课文无差异:认字、解词,讲课文)思考:模式高效?◇谈做法学科:语文数学课型:识字与写字(低年段)口语交际(中、高年段)有效教学行为案例分析:◇识字与写字《说文解字》1.识字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带拼音——去拼音——记字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2.提供多种识字方法。(形象识字、趣味识字、符号识字)形象识字:组合、分解、归类……趣味识字:儿歌、故事……符号识字: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口语交际1.梳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充分给予学生说话的时间与空间。①②③◇数学1.【三年级】情境引入,源于生活。万以内的加减法——哺乳类动物应用题设计——飞天小学捐款2.【四年级】板书设计展示教学重、难点。积的变化规律——便于学生回顾、梳理。低效教学行为案例分析:◇识字与写字1.演示文稿出示田字格范字,不注意字体与占位。2.观察字形不从整体入手,只注重关键笔画,以偏概全。◇口语交际1.交际主题——讲名人故事,教学环节却贴上“名人精神”的德育标签。2.师生交际与生生交际时,即时评价非常单一,除了优点与不足,缺少补充、提问等形式思路拓展。◇数学1.【二年级】乘法口诀——课堂容量偏大或偏小,造成学生“吃不透”或“吃不饱”。2.【五年级】循环小数——课堂知识是教师“讲会”,而非学生“学会”。(研究生学历,数学素养高,主控意识强)3.拖堂,延时。(尤其是语、数学科)共性教学行为案例分析:◇识字与写字1.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起点。2.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富于激励性。◇口语交际1.情境创设即语境创设,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进而培养“会说”的能力。2.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为活动内容提供“场景”。3.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数学1.教师课堂点拨、教材驾驭能力提升:关注倾听、提炼升华。2.当堂总结:回顾、梳理、概括。分享:(三个“关于”)1.关于课堂有效性衡量:评价单一指向教师或学生都是片面的,应该关注师生双边活动、互动生成、受益程度。2.关于教师现场学习能力提升:五个现场——自我教学现场;他人教学现场;校内教研活动现场;跨校经验交流现场;讲座、报告、培训和研修现场。3.关于外出听课汇报:样板课(典范课)……教研组接力棒式传递改进课(移植课)……转化、所思、所感、所悟要求:教师听课前带着任务,听课后完成任务。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中需要对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发现有效性与低效性,然后找到学科教学中同一类课型存在的共性优势与劣势,将其提炼并加以总结,则不难发现:高效课堂无模式可行,但必有规律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