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关于朗读指导的一点做法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小学部张俊峰语文学习的基本特色在于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尤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感悟言语现象,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懂得道理,这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课堂本色化之“本”。教学《草原》这一课我就特别注重朗读,以“读”为主线,并贯通全篇课文:1、在导入新课后,先是教师的充满情感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整体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人情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接着让学生自读,这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印象、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基本途径。通过学生的自读初步解决字词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边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下面的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然后是安排学生开火车读,这是检测学生自读情况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解决这些问题。4、反复品读重点句,这是理解文本、体验情感的又一有效途径。如课文中的几句描写比较风光优美的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后,学生自然就认识到草原的无边无际,是多么的辽阔。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人情美的句子“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然而这些情感的得来并不是老师告知学生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想象画面体会到。5、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诵读,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还可以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让作者的表达方法更加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学生默读、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集中力量用感情朗读的方式使学生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去触发语感。学习完课文,全班学生几乎全能出口成诵——全课书声琅琅,一派生动鲜活的景象。当然,如果把这些环节全部集中到一节课里面,时间可能保证不了。我们可以把前面的1---3个环节放到课前预习上,这样就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了。朗读,让学生感知了词句,领略了课文的情境,品悟了生活;学习了表达;懂得了道理。朗读,使课文散发魅力,这样的教学才有语文味,才回到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上。只有通过听、读领悟积累来的语言材料,才能让学生形成独有的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语文的教学就是追求教学实践活动回归到语文学科自己的领地中来展现出它质朴、自然、清新的面貌,少些粉饰与雕琢,少一些空洞,多一些务实,认真按语文教学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讲与练,从实处着手,回到根本来,彰显自己的学科属性,让孩子们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小学部张俊峰联系电话:1387171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