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复习题《童趣》第一部分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项为之强2、徐喷以烟徐以:3、果如鹤唳云端果唳:4、以从草为林林:5、兴正浓兴:6、鞭数十,驱之别院鞭:,驱:7、方出神方:8、必细察其纹理细:察,9、昂首观之昂:首:之: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11、秋毫:12、物外:13、素帐:14、盖一癞虾蟆15、凹者为壑16、则或千或百17、以丛草为林()()18、作青云白鹤观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儿童怎么样的心理?6、“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第二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鹤唳云端童稚项为之强土砾miǎo小之物páng然大物凹者为hèyí然自乐癞虾蟆2.填空。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②“”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和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③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家,字。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1、()2、()3、()14、()五、翻译下列句子。1、故时有物外之趣。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3、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4、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第四部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二虫尽为所吞()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物外之趣()驱之别院()常蹲其身()怡然称快()必细察其纹理()果然鹤也()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7、常蹲其身,使()与台齐。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四、简答。1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1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五部分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能张目对日()A.看B.分开C.张开(2)项为之强()A.僵硬B.强壮C.直立(3)神游其中()A.神态B.精神C.神志(4)方出神()A.刚刚B.才C.正2、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3分)2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3分)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