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1.把握小说特点,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学习目标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散文诗《野草》等。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文学体裁什么叫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字词积累羼水拭去蘸酒舀水颓唐门槛chànshìzhànyǎotuíkǎn【大抵】大多。【阔绰】阔气。【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恳切】诚恳而殷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层次【序幕】(第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高潮】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开端和发展】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结局】第三层(第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走进小说的故事情节孔乙己的故事早已为大家熟悉了。孔乙己不是一个恶人,但他是封建科举制度制造的一个废人,封建科举制度无情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的原因。而孔乙己极“恳切”地教“我”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从不拖欠咸亨酒店的酒钱,这些都表明了孔乙己身上闪光的一面———正直、善良和厚道的可贵品格。1.小说中哪些段落是对孔乙己的直接描写?【第4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6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7段】教小伙计写字。【第8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11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2.小说中哪些段落是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4.这些不相干的情节是怎样连成一个整体的?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不同。若干片断,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断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5.概括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鲁镇咸亨酒店的活动,写了他几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这里的人们常常议论和嘲笑他。在小说中,孔乙己常遭人凌辱,被人吊打。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遭遇最为悲惨。因为他从此断了一切生计,最后终于悲惨死去。走近小说的人物形象——孔乙己阅读小说的核心内容是欣赏人物形象,鲁迅小说《孔乙己》并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故事,但由于它塑造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便具有了极大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小说的艺术价值及其生命力,是跟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分不开的。小说致力于写人,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来,这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环节。孔乙己的身份孔乙己是什么身份?找出文中形象概括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一句话。孔乙己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穷困潦倒,所以站着喝酒;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