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关注的大多数是班中的尖子生、爱发言的学生,而那些在课堂上沉默不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在老师的视线之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中的主角。以下几个教学片断也许能给我们教师一点启示。片断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自由地读了课文,谁想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生:(纷纷举手)师:那我们请这四位同学起来合作着读这篇课文,好吗?其它同学认真地听,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同学们评价的。生:(合作着读课文)师:他们读得怎样?生:我觉得A同学读得好,读得很流利。生:我觉得B同学读得很有感情。生:我觉得C同学读得好,特别是第一自然段读得让觉得这条小路真美。生:我觉得D同学读得好,特别是兔姑娘和鹿先生的话读得很有趣儿。师:同学们读得精彩,评得也了不起。那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心中有什么小问号吗?生:美丽的小路是怎么不见的?生: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生:怎样做才能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呢?师:同学们真会提问,真会学习!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吧!反思:教师让学生合作着读完课文后,又让其它学生评价这些同学读得怎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乐于表扬他人,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伙伴的良好品德。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询问学生心中有什么小问号,让学生学会提问,成为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心中的问题,大胆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片断二:师:同学们想不想表演五至八自然段的内容呢?生:(热情高涨地说)想!师:怎样才能表演得好呢?生: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生:还要记住课文中的话。生:还要注意表情、动作、声音。师:真了不起,老师还没你们想得全面。那各个小组拿出头饰,开始合作练习表演吧,看谁表演得好。我们还要评选出最佳演员。生:(合作练习表演)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给大家表演表演?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师:请这一小组上台吧!生:(上台表演)师:小小评论家们,你们有什么意见发表呢?生:我觉得鹿先生表演得不错,还捂上了鼻子。生:老师,我有建议,兔姑娘没皱眉头。师:你观察真仔细。生:老师,我还有个建议:鸭先生的声音应大一点。因为书上说鸭先生叫起来。师:那你上来表演一下鸭先生,好吗?生:(上台表演)师:你叫得好!生:他叫得很好,但没拍脑袋。师:那请你上来演一演,好吗?生:(上台表演)师:真是棒极了!哪个小组敢上来和这个小组挑战。生:(上台表演)(全班一片掌声)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活跃学的形式,改变学的方法,调整学的结构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一,教师采用了表演、评价等形式,将每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学生大面积,全方位地动起来。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他们“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一拍脑袋”是对课文内容最好的诠释。在评论中,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学生能够准确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展开评说,运用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意识。片断三:师:同学们,你们提问过“鸭先生为什么怪自己呢?”,请大家不要忙着回答,各小组先交流昨天老师布置的环保小调查的情况: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家里的垃圾,有纸屑、妈妈择菜留下的菜叶、水果皮、废方便袋等。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校园的垃圾,有笔屑、纸屑、食品袋、饮料盒。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餐馆的垃圾,有一次性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