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品读感悟,酿出浓浓语文味——斗江小学语文教研组团队研修汇报材料一、主题研修的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一个教学内容,但在小学阶段,隐藏在文字符号背后的思想、情感、价值仍然不可能被学生轻易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参与、指导诵读等等手段,来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深刻体悟文本情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得到个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引导学生深切感悟文本情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校教研组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我校农村小学学生特点,拟定了本学期阅读教学研修主题“深入文本,品读感悟”。二、团队研修的基本操作流程。根据各学年段的不同教学要求,我们教研组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本着“求真、求实、求学”的理念,每年级组每学期一个研修主题。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教学情况提出若干问题,在本组内交流、商议,整合出本组的研修主题。第一阶段是同课异构。每个小组成员都拿出一份围绕研修主题的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交流整合。在集中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畅谈自己的设计亮点及存在问题,并整合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三阶段是课堂实践。推选骨干教师用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其他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情况,并按分配的任务做好相关记录。第四阶段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认识,寻求解决策略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极力推广;存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通过其他渠道寻求解决策略。三、《我和祖父的园子》集体研修过程。我校教研组以“崇简、务本、求实”为教学理念,围绕“深入文本,品读感悟”这一主题,以文本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从而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一)教材解读。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教学本课,我们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二)学情分析。这篇散文用朴实的语言写了萧红童年自由快乐的生活,她所经历的事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萧红童年的自由快乐很容易引起共鸣,但要走进萧红的真情世界还需要教师对文本细读、精品的引导,通过精读品味,真切体会萧红快乐童年的同时,还要相机挖掘学生自身的情感,并用仿写句子的形式写出学生自己童年的快乐生活,从而升华主题。(三)、独立备案,集体研修。看过教案,听完第一次试教后,我们团队提出了质疑:1、导入不能紧扣文本主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3、课堂容量大,如何突出重点品味体悟。4、如何让品读感悟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四)反复推敲,形成教案。针对以上提出的质疑,我们团队成员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本课的教学作出如下设计:1、趣事引路,走进童年。设计的导语要与文章感情基调相和谐一致,这样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导入部分采用与学生相关的童年生活话题,并辅以充满童趣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文本的整体感知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道门,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因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引导学生直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