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中运动中小学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有效控制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有效控制余志琪教授余志琪教授中国体育卫生保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体育文化促进会会长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包括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体育课的医学、教育学观察,以及体育活动的健康分组等内容。对体育教学实施医务监督,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必要保证。一、体育课的医务监督(一)内容:1、体育课的健康分组⑴分组的依据:①健康状况;②身体发育状况;③生理功能状况;④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⑵健康分组的方法:①基本组;②准备组;③医疗体育组。⑶注意事项:分组时要在学期初,要在体检的基础上进行,要适时调整。⑷体育锻炼的禁忌: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期;具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恶性肿瘤等。2、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1)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记录课的时间、学生人数、纪律情况和运动成绩等。(2)观察是否遵循体育锻炼卫生原则。(3)是否进行健康分组教学。(4)是否注意安全教育。(5)是否测量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3、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1)运动环境是否卫生。(2)运动场地和器械是否合理和安全。(3)学生着装是否符合卫生要求。(4)室内场馆的通风、照明、温度和湿度等情况。二、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与评定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以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㈠测量生理负担量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把体育课分为五个部分:1、安静时;2、准备部分;3、基本部分;4、结束部分;5、课后5~10分钟。1、记录测定的各部分时间与脉博(1)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2)开始部分:占时3min,脉率为86次/min;(3)准备部分:占时l2min,共测4次,脉率分别为94、120、127、140次/min;(4)基本部分:占时25min,脉率分别为116、154、142、110、104、174、110、130、120次/min;(5)结束部分:占时5min,下课时脉率为86次/min。将纵横坐标变化曲线分割为15个小区2、绘制脉率曲线图;3、通过图中各点做横坐标的垂线:4、计算各划分小区的生理负担量∑xn:每个小区的生理负担量;N:每个小区的最低脉率;n:每个小区的最高脉率;d:最高与最低脉率之差;t:每个小区所占时间(min)。ΣXn=N×t+d×t21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为:∑x4=494,∑x5=267,∑x6=384,∑x7=270,∑x8=296,∑x9=453,∑x10=396,∑x11=417∑x12=426,∑x13=480,∑x14=250,∑x15=515。依次类推,分别计算出:5、计算出各大区的平均生理负担量;6、区的合并与扩大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和连续性,以及教学组织过程,把区的范围扩大或合并。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和练习内容,将本次课的15个小区合并扩大为四个大区。7、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8、计算生理负担量指数:平均生理负担量122生理负担量指数===1.5课前安静时脉搏809、查运动负荷指数评定表从运动负荷指数评定表中可得知,该次课的生理负担量等级为中等。10、百分法体育课平均脉搏—课前安静时脉搏K%=×100%体育课最高脉搏—课前安静时脉搏K%=×100%=42%122—80180—80查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等级表得知该次课的生理负担量等级为中等。百分法(K%)可用于一般大、中学校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等级的确定。百分法(K%)即为体育课的密度。注1:进行测定时,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的脉博,要尽量排除各种外界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担量指数可能偏低。注2:有实验证明,脉博超过每分钟180次,运动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约12小时才能恢复。因此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搏不超过每分钟180次为宜。(二)评定: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根据人体生理和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逐步加大运动量,到课结束时,又逐步减少。按照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来看,生理负担量的高峰应控制在基本部分的中期偏后为宜。三、自我监督㈠、概念:在体育锻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