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教学目标:1、领会一位身处绝境的女性充满阳光的内心世界。2、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生命感触,坦荡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领会一位身处绝境的女性充满阳光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怀。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材说明: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第一课。本文展现革命女性的心理的优美:那就是对于生命,不管是宏大的,还是渺小的,只要是生命,哪怕是动物、植物的生命,她都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就是在不自由的处境中,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这种生命的珍惜感。通过学习这一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赞叹生命的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为本单元后面的文章做好蓄势。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1、红色经典,“红色”,象征革命,“经典”,指权威性的作品。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写的就是革命志士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2、罗莎·卢森堡,女!(90页注解1,《配套练习》31页“走近作者”)3、“狱中书简”,在狱中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二、朗读课文1、积累词语亭亭玉立扶疏飒飒哑然失笑万籁俱寂鸣啭阴霾2、组内分角色朗读(共四人,第一段两人,二三段各一人)三、整体把握这篇文章采用书信的格式,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便于和朋友展开心灵的对话。文章一开始,罗莎便迫不急待地告诉了朋友宋儒莎她写信的地方——监狱中的花园里的灌木丛中,并对周围的景物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笔底流淌着一股兴奋而又愉悦(幸福,沉醉,高兴)的情绪。接着,罗莎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前一天的狱中生活。罗莎先告诉她的朋友自己拯救了一只生命垂危的孔雀蝶,喜不自禁!接着,因为等不到太阳,罗莎变得忧郁起来了。但就在这时,漫天飞舞的白杨花,又使她的内心充满了惊奇和欢乐。傍晚时分,罗莎被关起来了,心境凄凉,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一场雷雨,多少让人感到有点压抑,但是夜莺的鸣啭划破长空,又重新点燃了罗莎的激情,唤起了罗莎的斗志。透过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罗莎这位身处绝境的女性充满阳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内心世界。四、课堂小结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狱中一天的生活,三件触动罗莎心灵的小事。2、熟读课文,把握罗莎情绪变化的脉络,领会这位身处绝境的女性充满阳光的内心世界。第二课时一、指名朗读(四人)二、梳理内容,领会主旨1、狱中一天的生活,三件触动罗莎心灵的小事(1)拯救了一只孔雀蝶。(2)白杨花漫天飞舞的景象。(3)暴风雨中夜莺鸣啭的情景。2、罗莎心情的变化急切,愉悦,幸福,沉醉—高兴—忧郁—惊奇,欢乐—凄凉—兴奋三、片段欣赏(第三段)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燕子、雷雨和夜莺,说说作者的用意各是什么。(1)燕子,翱翔蓝天,既衬托了罗莎身陷囹圄向往自由的心理,又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2)雷雨前后,雷鸣电闪,来势汹汹,阴森森,是黑暗与反动的象征。(3)夜莺,歌声清脆嘹亮,要“压倒雷声,唱亮黑暗”,豪迈自信,吹响了是斗争的号角!2、“歌声”“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3、文章结尾“啊,但愿你在这里”怎么理解?(聆听,欣赏)四、领会主旨罗莎,一位身陷牢狱的女性,对你心灵触动最大的是什么?(一反常态)(1)阳光自信,乐观豁达的心态。(2)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3)不畏强暴,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3、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简介】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讲解】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2.课文描述了花鸟虫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