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教学第一步:理解(1)抓重点字“囫囵”“冠”,对整个词做一般理解。“囫囵”是“完整”“整个儿”的意思。“冠”是“帽子”的意思。“囫囵吞枣”是指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多指在学习上食儿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是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把事情搞混了。(2)联系上下文理解:(3)课文中哪句话说出了“囫囵吞枣”的意思?(只注意紧张的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哪句话说出了“张冠李戴”的意思?(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第二步:运用(1)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中举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事例。(2)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她为什么会“囫囵吞枣”?为什么“张冠李戴”?(3)根据“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的联系,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各说一句。(4)如果你是鲁迅先生,可能会对侄女怎么批评?第三步:提高(1)鲁迅先生是怎么批评侄女的?为什么不像你那样批评?(2)这件事与临走时鲁迅先生送给作者的两本书……《书》《小约翰》有什么联系?这样围绕词语进行综合训练,不仅用多种方法理解了词语,而且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运用、阅读,把握整体联系中提高了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不用就词解词,也不用下定义,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对课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光着脚奔跑的车夫有了了解,他“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学生当堂凭想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进语言中,描写出一个个历尽生活磨难“饱经风霜”的车夫形象。这样的读写训练,融形象思维、语言理解和表达情感体验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