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导案第3周第3课时制作人:石卫华制作时间:2014-9-11班级:四()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我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知识链接:搜集诗人苏轼、陆游的相关资料。课时分配:3课时第一课时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知识链接: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2、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教学过程: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题壁诗的由来。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二、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古诗。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岭峰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三、学后反思,我来闯关(见学案)四、谈收获(见学案)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