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态课堂教学还原语文教学本色——参加“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研讨会感悟3月23-25日,我有幸参加了西部六省“名师之路”第二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本次活动邀请了享誉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王崧舟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联袂展示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优质课近二十节,并推出了三场学术报告。名师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语文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都令我深深折服。会后,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缺失了什么?下面就这次听课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享。一、简约大气,感悟语文味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语文生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实事求是的轨道。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话说也就是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而反观我们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得精彩──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如此等等,岂不知课堂中因为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一无所获。本次的听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语文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以简单轻松为手段,以扎实有效为目的,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如于永正老师上课就是一本书,1一支粉笔,课堂上既没有多媒体,也没有小组合作,看似平淡无奇,却让孩子们踏踏实实地上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不仅品读了优美的文字,而且领悟了语文的真谛。贾志敏老师的《不一样的我》,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朴实的美,他的作文课也简简单单,大致有如下几个环节:由当前作文难的现象导入揭题“我”,然后巧妙地加上“不一样”三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再通过范文引领,打开学生表达思绪,重点指导如何选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贾老师深谙其道,他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选取与别人不一样的三点,再忍痛割爱,层层挑选,最后留下一个最典型的事情写下来。短短六分钟,200个字,一篇篇灵动的文章流泻笔下……耳目一新,让人叹服。贾老师的指导也实,他给学生一句一句指导,有这样的示范和引领,不愁写不好作文。课后的讲座中于老师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些什么?他以自己为例分析说,几百篇课文的内容大多数忘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忘记了,可他的语文老师为他留下了语言、留下了情感、留下了能力,而这些正是使他终身受益的。我想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像于老师一样,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放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使我们的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二、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品词析句又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因为“词句”本身就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去理解文中内容和思想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重点词句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并未引导学生沉潜其中,细细体味,因而学生始终置身事外一般波澜不惊。而几位名师的课堂无不是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推敲课文语2言。如于老师教学中对于“眸子”一词的解析就深入骨髓。他不仅让孩子们找到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让孩子们在语境中理解“眸”的本意是瞳孔,顺势拓展瞳孔又可以叫做瞳仁,接着继续引导瞳仁的“仁”还可以写成哪个字?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都不甚清晰,可竟然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答案,是“人民”的“人”,大家都一头雾水。这时候只见于老师不慌不忙的请出了两个孩子,相对而立,要求他们告诉大家你从对方的瞳孔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瞳孔中可以映出人影,所以才有“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