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55章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章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5.1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5.25.2清水池和水塔清水池和水塔5.35.3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35.1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1.取水构筑物和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主要取决于一级泵站和水厂的工作情况,通常是连续均匀地工作.原因是:1)流量稳定,有利于水处理构筑物运行和管理,保证出水水质,使水厂运行管理简单;2)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低,降低工程造价。4TQQdI式中α——水厂自用水系数,一般α=1.05~1.1;T——每天工作小时数。Q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2.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流量调节设施有关)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为使水泵高效工作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的变化;5●泵站管理,可根据管网的压力来切换水泵Q二泵=Qh占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比间时4321651820222416141210862405%4.17%2.78%2)管网有流量调节设施●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但24h总供水量等于总用水量用水量;●二级泵站的工作是按照设计供水曲线进行,设计供水曲线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拟定时注意:6•供水曲线尽量接近于用水曲线,且分级数不宜超过三级;有利于选泵及水泵的合理搭配,适当留有发展余地。•Q二泵=QmaxⅡ3、输水管和配水管网7•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计算流量均应按输配水系统在最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计算流量均应按输配水系统在最高日最高用水时工作情况确定,并与管网中有无水塔高日最高用水时工作情况确定,并与管网中有无水塔((或高地水池或高地水池))及其在管网中的位置有关。及其在管网中的位置有关。•当管网中无水塔时,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当管网中无水塔时,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都应以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作为设计流量。都应以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作为设计流量。•管网起端设水塔时管网起端设水塔时((网前水塔网前水塔)),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应按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计算,水直径应按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仍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仍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管网末端设水塔时管网末端设水塔时((对置水塔或网后水塔对置水塔或网后水塔)),因最高时,因最高时用水量必须从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泵站用水量必须从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以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到管网的输水管以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照水塔输作为设计流量,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照水塔输入管网的流量进行计算。入管网的流量进行计算。85.2清水池和水塔5.2.15.2.1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作用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作用1.水塔的流量调节•二级泵站供水流量和用户用水流量不相等时,其差额可由水塔来调节。2.清水池的流量调节•调节一、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额。。95.2.2水塔与清水池的容积计算•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的计算,通常采用两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的计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种方法:一种是根据24h24h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一种是凭经验估算。曲线推算,一种是凭经验估算。•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0%~~20%20%估算。水塔的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估算。水塔的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2.5%%~~6%6%估算。估算。10当有城市当有城市2424小时的用水量变化的详细资料小时的用水量变化的详细资料时,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可按连续相加法时,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可按连续相加法等方法进行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清水池中除了贮存调节用水以清水池中除了贮存调节用水以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和水厂生产用水,因此,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和水厂生产用水,因此,清水池有效容积等于:清水池有效容积等于:4321WWWWW式中式中ww11一清水池调节容积一清水池调节容积,m,m33;;ww22-消防贮水量,-消防贮水量,mm33,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