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第1页共171页利用多媒体播放鸟鸣的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鸟的天堂”应当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这个名字呢?学生发言之后总结:大家心目中的“鸟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经验的又是什么样的呢?今日我们就一起随着他一起去看看这《鸟的天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检查效果。点拨:留意“颤”、“应接无暇”中“应”、“簇”以及“隙”第2页共171页的读音,“留恋、不禁、抖动、应接无暇”的词义。2、“鸟的天堂”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点拨:“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密的大榕树,很多鸟在上面筑巢。3、再读课文,思索: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望见了什么?点拨: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妙景象。其次次是在其次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第3页共171页喧闹活动的情景。三、再读课文,体悟语言(一)第一次经验,研读7、8自然段1、默读,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里体现出来的?点拨: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2)为什么枝干数不胜数?作者是怎么描写的?点拨: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第4页共171页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3)“新的生命在抖动”指什么?小组沟通。点拨: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光明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4)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描写榕树的?点拨: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态、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2、有感情地齐读。3、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第5页共171页(二)其次次巡游,研读9—14自然段仿照上一部分研读方式,激励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自学,朗读之后提出疑问。重点放在与第一次经验的不同之处。1、这次见到的景象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改变?2、找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分析鸟的特点。思索:作者为什么觉得“应接无暇”?点拨:通过对比,体会出榕树的静态美与鸟的动态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拟人句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第6页共171页作者的美妙情趣和开心的心情。3、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中鸟纷飞的视频,感受从从静到动的壮丽景象。4、通过小组探讨沟通。为什么两次的经验如此不同?点拨:去的时间不同,按鸟的作息时间来看,早晨喧闹,黄昏宁静。四、拓展延长,体会情感1、你喜爱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第7页共171页2、作者两次经验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五、课堂小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假如鸟的天堂在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学生沟通汇报。最终得出结论: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爱护榕树、爱惜鸟儿。六、布置作业1、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第8页共171页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觉的美景3、为爱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七、板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次:大榕树树——大;枝干——不计可数动静结合其次次:鸟鸟——应接无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第9页共171页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二、出示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第10页共171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索:作者和他的挚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