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百荷分校查爱玉通过这次国培,我认识到现有教学观念的陈旧以及教学手段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教学的“瓶颈”所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同等重要,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和老师”两个基本点,以“教学”为中心进行的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与时俱进,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传统教学理念更多的侧重于体制、模式、手段等方面,忽视了“人本的作用”,忽视了现代教学中人是一种不同于物的资源以及人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与传统教育被动式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创新教育是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然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必要性。教学管理职能的正确履行依赖于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神经系统。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能以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教育领域准确的、可靠的信息,制定正确的决策,作出理性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水准和质量。这是时代的要求,这也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二)以人为本,诠释现代教学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同时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能力的差异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只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它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面貌,丰富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形式并通过种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句话,我们要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我用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以构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为目标。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我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努力学会倾听、学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