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罗伽·费·因格一、导入:第二单元我们学了议论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幻灯1)。那么议论文有哪三要素呢?(提问)并阐释其含义(幻灯2、幻灯3、幻灯4)。学习议论文,不仅要弄明议论文的三要素,还要把握其结构(幻灯5)。下面我们就运用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阅读议论文。二、先看一组数学图形,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幻灯6),并说明理由(幻灯7)。师小结:由此我们不难明白——每一种事物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幻灯8,出示文题、板书课题)。三、学生速读全文,师提出阅读要求1、推荐阅读方法(幻灯9)——开篇的图表应算一段2、疏通积累字词(幻灯10-11)四、整体感知: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问,师阅读第5、10段)。明确:如何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五、围绕此论题,作者鲜明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观点?(提问,读第4段)。由此前五段是问题的提出部分。(板书一——提出问题<本论>:引出论点······)六、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一)分析“提出问题”部分1、学生对中心论点可能产生模糊认识,故应给学生介绍论点句呈现的形式。——观点句的常见位置;如何辨别观点句(抓总结性词语引出的句子;抓内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句子;抓语气表述最有力度的句子)。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迅速浏览1—4段)明确:引出数学图形实例问题——分析生活现象问题——自然引出全文中心论点。(二)解读“分析问题”部分(5—13段)探究:1、围绕中心论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加以论述的?(读第5段、第10段)明确: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是否拥有创造力的区分根据。(板书二——因素、根据)探究:2、这两个层次论述的问题是以什么句式呈现的?表达效果怎样?明确:见课后练习3。1、分析第1层。(1)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提问,读第6—7段)(2)发挥创造力光拥有知识还不行,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者为了论证这一看法,作者选取了什么样的论据类型,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读第8段,第9段)明确:选取了两个事实论据,运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看法(幻灯12)。2、分析第2层。(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提问,读第13段)明确: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是否自信。(2)作者得出这一结论前,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读第11段、第12段)明确:先摆出某心理学家小组的研究结论。然后选用正反两方面的理论论据:缺乏创造力的人,采取的自我压制的方式,表现为不自信;富有创造力的人,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他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这是自信的表现。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明了“人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这一看法。(幻灯13)。(三)分析“解决问题”部分作者在前面两层论述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明确: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拥有创造力,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板书三——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梳理文章结构、内容——板书(幻灯14)小结:看来,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既不是上天对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们的垂青,也不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们的专利。只要人人都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新思路;相信小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的发展下去,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拥有创造性思维和拥有创造力的人。七、文中说,“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小想法大发现”,你能举出这样的典型事例吗?(幻灯15—16)八、充分发挥你们的创造性思维,看这幅图案“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还像什么?·······”(幻灯17)附板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提出问题(引论):引出论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本论):如何产生创造性思维因素和拥有创造力根据解决问题(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