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诗歌诵读训练。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教学重难点】1、诗歌诵读训练: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诗歌导入诗人毛泽东任先青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常于马背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2、个人表演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5、全班齐读。三、推敲入境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毛泽东。学生可能会概括: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⑴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①虚实结合: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②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③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⑵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①准确传神的动词:封、飘、舞、驰。②概括性强的总领词:望、惜。③富有表现力的副词:惟、顿、略、稍、只。⑶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①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③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四、结束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沁园春·雪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