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阅读教学之我见(1)VIP免费

阅读教学之我见(1)_第1页
1/3
阅读教学之我见(1)_第2页
2/3
阅读教学之我见(1)_第3页
3/3
阅读教学之我见说来惭愧,这些年来,很多次听说过“阅读教学”这个概念,自己也只是模模糊糊的似乎明白,直到最近学校要求写点关于阅读教学的材料,不得不明确一下概念,于是翻阅《课程标准》,赫然是如此字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看后方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就用这种教学方式,尽管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在感到汗颜之余,回思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教学过程,感觉也有点个人看法,在此壮胆写出,望诸方家赐教。一、阅读教学首先是实现一个由“灌”到“喝”,由“讲”到“学”的转变。多少年来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为师者养成了一种,为了任务而完任务的惰性心理,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片面注重讲述,所以导致后果:课文虽然讲完,可学生接受太少。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屡次教同一篇课文又往往让我们对一篇文章囿于成见,这就有意无意的约束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过程好比由给一个人灌水,到让一个人自己喝水,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让我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是我在让学生自学《临江之麋》这篇文章时学生的表现。这是一篇课外的古文,文下只有个别词的解释,本想让学生自己先熟悉内容,自己再全篇讲解的,因为对于古文我总是放心不下。可正在我准备洋洋洒洒、口若悬河的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讲,老师我讲。”说实话,我心想:你们行吗?看到他们那么积极,不忍打击其积极性,于是冷眼旁观,准备看笑话。于是张三说一句,李四说一句,可到了最后我真的笑不出来了,因为除了三处确实他们不懂的之外(其实我又何尝真懂,只不过是提前备了课而已),通篇文章竟较为通畅的理解下来了。而用的时间竟然只有半个小时,这比我苦口婆心的讲解和强调要少的多。末的思考是:我或许太不相信学生而过多的大包大揽,或许自己的所谓的讲解无形中妨害了学生们主动性思考的发挥……总之,从那之后我决定把学生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二、阅读教学应有一个质疑与解惑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所以有别于所谓的“放羊式”教学,关键在此。因为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不同的学生总有不同的疑问,所以说质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这一点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否定,不怕疑错,就怕不疑。而每一个疑问的产生的背后都表示着不同的认知水平,每一个疑问的解决的背后都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始终认为教师在专业上的最大功效就是“解惑”,而解惑则是需要解的是学生最需要解的惑,而不是教师自己想当然的认为学生有什么疑惑。在具体实施上,我是这样来做的。比如让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疑问并且作好记录。课堂上,在各个学习小组内部交流疑难问题,给他们充分的讨论的时间,最后每个小组会产生一个或者几个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每个小组长在黑板展示自己的问题,这样五个小组出现了五组问题,往往有雷同的,我就做一下“合并同类项”的工作,然后全班一个一个的来思考这些问题,在“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一个个表述中,教师以一种温和的语气,引导一股暖流缓缓的从他们脑海中流出,又流回他们的心田里,极少完全的否定,极少强制性的灌输,说实话,这是我在教学中最为自得其乐的事情,它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是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而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正确导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三、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品味探究”这个环节。对一篇文章感知与理解毕竟是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真正优美的文章应该学会“品”。这个“品”字实际上是一个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环节所在。我们在讥笑古代的老学究摇头晃脑读书的迂腐的同时,是否发现了其中蕴涵的“品”的精神,对于一篇文章不会“品”始终停留在一种肤浅而不深邃、理解而不精通的层次上。然而“品”这个字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注定了不同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阅读教学之我见(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