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敬业和乐业》主备人陈春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积累“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过程与方法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号饮冰室主人。清光绪举人。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并称“康梁”。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文体知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演讲的主要特点: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三、自学自测:1.预习字词: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征引:引用。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后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提示:引论——本论——结论)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又分为三层进行论述。一层:(2—5段):论述有业的必要。二层:(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三层:(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四、讨论答疑:1、分析第一部分。学生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五、学习第二部分。1、朗读第六、七段。课文论述了“敬业”的重要。思考: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子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接着自己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