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与演练(六)构体系理线索新选考新命题[热考视角演练]视角一史学研究——世界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根源[精要点拨]俄国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二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结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思想根源之一。[演练1]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①霸权主义②强权政治③人权优先论④“冷战”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选A项。答案A视角二大国博弈——多极化趋势下的“冷战”思维[精要点拨]美国打着“亚太再平衡”战略旗号,“重返亚太”,搅局中国南海,实质是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充满着“冷战”思维。[演练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时期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解析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存在。答案C视角三研究性学习——图片史料的运用[精要点拨]史料实证是新时期历史学习核心素养之一。图片史料是其中重要考查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辨识图片史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一直是选考命题热点。[演练3]某历史教师在讲授《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时引用了下边示意图。该教师展示该示意图主要是为了说明()A.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以及外交抉择B.国际格局变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C.两极对峙格局下亚非拉国家的选择D.意识形态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方针解析示意图显示在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格局下,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走向联合B项正确。答案B视角四国家战略——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精要点拨]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中国高调推出这一概念后,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演练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D.“一超多强”解析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式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答案C[选考对接突破]考法1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例1】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到有关“北约过时”和“更多脱欧”的言论不仅引发了欧洲国家的不满,就连美国学者也表示这跟美国的国家利益完全是背道而驰,更担心特朗普不负责任的言论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方法突破]本题考查学生由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难度较大。特朗普的言论与其“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恰恰体现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日益困难,从而使保守主义观念上升,其实质是多极化趋势正日益加强。解析目前世界局势仍是暂时的“一超多强”局面,但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A、C项错误;“一超多强”本身就说明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B项错误。答案D考法2综合考查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联系【例2】《全球通史》中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三世界历史是由政治上的胜利和经济上的彻底失败相结合构成的。上述“经济上的彻底失败”缘于()①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政局动荡②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