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行星的运动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2.了解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学习重点:1.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2.开普勒三大定律。学习难点:有关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内容:一、地心说和日心说l.地心说:在古代,以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天体则以地球为中心,在不停地运动。这种观点,就是“地心说”。公元二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把当时天文学知识总结成宇宙的地心体系,发展完善了“地心说”描绘了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图象。2.日心说: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题。逐渐被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所取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四年的观测和计算,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正式提出“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太阳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公转还同时自转。“日心说”对天体的描述大为简化,同时打破了过去认为其它天体和地球截然有别的界限,是一项真正的科学革命。这种学说和宗教的主张是相反的。为宣传和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伽利略受到残酷的迫害,后人把历史上这桩勇敢的壮举形容为:“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哥白尼(1473一1543)NicolausCopemicus二、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十七世纪,德国人开普勒在“日心说”的基础上,整理了他的老师,丹麦人第20多年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后,经过四年艰苦计算,总结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即:用心爱心专心1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椭圆轨道定律,它的具体内容是: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轨道上同绕太阳运动。人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他当时算出,火星的偏心率为0.093,是当时所知的在太阳系内最大的,因此椭圆轨道最为明显。他的这条定律否定了行星轨道为圆形的理论。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运动周期的平方成正比。【例一】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动,它们的运动周期之比为8: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D)A.3:1B.9:1C.8:1D.4:1【例二】已知两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长轴之比为b,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bb。解析:两行星均为太阳的行星,对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其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均满足23TR恒量设两行星的半长轴分别为,、21RR周期分别为21T、T,由KTR23知:22322131TRTR则bbbTTbRRTTRR32121221321,)()(故有令课堂训练:1、首先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揭示行星运动规律的科学家是_开普勒,他是在仔细研究了第谷的观测资料,经过了四年的刻苦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2、古人认为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后来开普勒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焦点位置上。用心爱心专心23、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的半径成正比分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A正确,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故CD错误,A正确。4、.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下面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KTR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B、式中的K值,对于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等C、式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旋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D、若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解析:行星和卫星的轨道可以近似为圆,公式KTR23也适用,故A错。比例系数k是一个由中心天体决定而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同,故B错,C对。月球绕地球转动的k值与地球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