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明朝统治后期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奸臣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宦官专权和东林党的反宦官斗争;土地兼并愈演愈烈。2.了解明末农民起义:陕北起义;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3.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从危机的逐步加深,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并进一步认识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明朝极端专制的政治体制是产生宦官专权的温床。表明明王朝已走向衰落。2.学习东林党与宦官专权的斗争,认识东林党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他们揭露魏忠贤的专横跋扈,目的是为了克服明朝统治的危机。东林党的出现,对中国近代政党的产生有一定影响。3.通过学习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对农民经济剥削加重,加上天灾不断,农民被迫起义。4.通过学习明末农民战争,认识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矛头直指明末严重的土地兼并,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明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前进。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和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明末农民战争,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比较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重点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2.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具准备1.投影仪。2.地图:《明末农民起义图》。3.自制投影图片:《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简表》《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比较表》。●教学方法1.讨论归纳法:组织学生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加以讨论归纳。2.讲述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对农民起义的经过也由教师简单讲述。3.联系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比较。如: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课时安排专心爱心用心1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为非考试内容。主要叙述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内容比较集中,重点也比较突出,在教学时注意:1.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评价。2.对一些联系比较的问题,如: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可以使所比较事件的异同点显得一目了然。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叙述式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他认为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君主不够专制。所以,朱元璋就对国家机构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具体的措施有:[投影显示]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府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权分六部废除丞相,皇权空前提高地方:三司分权(2)制定《大明律》(3)设厂卫特务机构(4)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师]这一系列的措施,确实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宦官专权。最终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之二:对比复习提问式导入[师]大家还记得唐朝后期的政治状况吗?[生]唐朝后期统治日益腐败,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现象,后来还导致农民起义。[师]对。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重用奸臣,统治腐败。一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