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2.把握小说主题,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1、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2、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活动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后可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要素。活动2二、资料助读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活动3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颓唐(tuí)附和(hè)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惋惜(wǎn)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打折(shé)门槛(kǎn)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①、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②、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③、分辩:辩白,辩解。④、格局:布置的格式。⑤、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丰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⑦、大抵:大概。⑧、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⑨、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⑩、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学生课前预习生字词,课堂练习检测时反馈活动4六、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积累与运用活动5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