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二、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三、单元教学重点1、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战争情景有感性的认识和体会;2、客观地评价战争,在心中形成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3、对新闻、书信等文体有所了解,品味其中的一些优美语言。四、单元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形象、情景、语言,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评价;2、客观地评价战争,在心中形成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五、学生情况分析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3、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能。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4、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六、课时划分1、《新闻两则》:2课时2、《诗两首》:1课时3、《芦花荡》:2课时4、《蜡烛》:1课时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6、《亲爱的爸爸妈妈》:1课时7、综合性学习:1课时8、单元检测:2课时课题名称新闻两则主备人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PPT课件及教具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预习内容与指导]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交流]一、导入(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或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