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第一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3、解读探究课文。过程与方法掌握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教学重点解读探究课文。掌握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1、1+1=?2、4+9=?3、5+7=?4、6+18=?附答案:1(里)+1(里)=1(公里)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起因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正如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所论述的一样。二、出示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3、解读探究1~4段课文内容。三、自学自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2、解释成语或者根据意思写出成语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根深蒂固)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情容易做。(轻而易举)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3、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4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并指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二部分(5~9段)分析问题。具体论证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要素。第一层(5段):是过渡段,提出论述的问题。第二层(6段):论述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三层(7~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第三部分(10~13段):分析问题,深入论证。第一层(10段)是过渡段,提出论述的问题: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第二层(11段~13段):论证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第四部分(14段):解决问题,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四、讨论答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学互教,找出疑难之处以备课堂展示时交流。1、2、3组分辨展示注音、词语、整体感知的内容【解读探究课文】阅读课文1~4段思考:1、课文开头的图形揭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开头有什么特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生活中的现象谈起;开门见山;通俗易懂。2、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作用)因为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用自己的话作答)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4、5、6组负责展示,其他学生质疑。五、小结六、当堂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深dì()固孜孜不juàn()持之以hénɡ()qiè()而不舍不言而yù()轻而yì()举一shì()无成自言自yǔ()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一篇(文体),这种文体包括、、三要素。本文的标题即是本文的,它是针对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提出来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