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教学目标:1、了解伏尔泰的卓越贡献,为作者热情洋溢的演讲铺垫。2、积累文中重点词语,特别是“睿”“邃”“陨”“曙光”“柩”的写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默读课文,分析雨果赞美伏尔泰的思想贡献与伟大人格。一、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二、整体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本文是什么文体,讲了什么内容?演说词(议论文)高度赞扬伏尔泰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和与封建专制统治顽强斗争的精神。三、新课讲授: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四、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二2、自读后面的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二、新课讲授:(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2、对象是谁?3、以何种方式?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5、结果怎样?明确: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5、结果:胜利。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二)分析“智者”的形象。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三、拓展提高: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四、品味语言: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